中国古典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景陪衬气氛或营造意境这种创作意在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完的效果追求意境的营造让人发生无限的遐想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般蕴藉的表达相思之情。这也是诗词差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最大的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抒情的民族“一切景语皆情语”昔人们特别注重以写意的方式来抒发人的情感。它差别于西方民族以写实的手法来体现弘大史诗般的叙事它短小精悍内容富厚同时又富于美感熔于情感便于影象、背诵。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寥寥数字形象地写出了游子思归的心情。
再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猛火焚烧若轻易。赴汤蹈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磊落的襟怀和高贵的人格。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仅形貌了一个风骚儒雅的周瑜更是借对周瑜的仰慕烘托出自己的年迈无为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伤。
第一从语言上来看无论是诗还是词它都有自身的格律尤其是律诗讲求平仄、粘对讲求对称、对仗也讲求声律和音律由此不仅突出了诗词的结构和节奏还突出了诗词的韵律。这就使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这就是诗词差别于小说、戏剧、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的原因也是其他文学样式无法相比的。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难以言说的庞大魅力更是一种艺术的魅力这种艺术的魅力一直到现在都吸引着我们它如寻常家话一般深藏于人群之中与人们心心相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种严格的要求是诗人们经由近千百年的不停探索总结而来并逐渐成为一种创作的纪律。遵循了这种纪律创作的诗歌就会具有一种音韵之美、格律之美。
固然这种纪律也是为表达诗词的情感服务的诗词的第一要义就是转达情感否则就会舍本逐末。
第二中国古典诗词注重使用形象来表达情感。
鉴赏诗词时有一种说法是“托物言志”那么诗词的这种形象一方面在于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在于使用形象化的事物高度集中、归纳综合地反映生活表达情感。
中国古典诗词是有魅力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千百年来古典诗词所带给我们的语感、美感以及情感都是庞大的更是深入人心、沁入心脾的这也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第三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注重使用意象营造意境使景与情相融会到达抒情的效果。无论古今诗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抒情达意”。
当我们登上泰山南天门眺望蓬勃的日出情形会禁不住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恐怕只有这样的诗句才气表达我们激动万分的心情;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风物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远离家乡逢年过节会暗自低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语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禁不住用“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宽慰自己;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我们在中秋的月夜忖量家乡的亲人时禁不住想起“希望人恒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与朋侪远隔万里音讯不通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宽慰自己失落的心情。在这一刻传统的古典诗词占据着我们的心灵甚至替换了我们当下所用的现代语汇系统;在这一刻这些诗句酿成了发自我们心田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语言;在这一刻也只有这样的诗句才气充实表达我们激动万分的心情。
毫无疑问这些优美而略带惆怅的诗句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情感的经典语句不管走到那里看到什么风物都市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诗句并运用这些诗。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APP下载-www.ssym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