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诵读100篇:言物、明理、大智慧

本文摘要:低段30篇言物篇第1篇放鹞子青草地,放鹞子。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 花水滨多芦荻。秋日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第3篇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往复甚捷。第4篇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第5篇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开云体育APP下载

低段30篇言物篇第1篇放鹞子青草地,放鹞子。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 花水滨多芦荻。秋日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第3篇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往复甚捷。第4篇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第5篇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第6篇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第7篇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第8篇日 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第9篇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猫打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第11篇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第12篇幼学琼林 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西岳,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

须长。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

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第15篇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第16篇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17篇称 象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第18篇破瓮救友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明理篇第19篇职业 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第20篇勿贪多 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寓言篇第21篇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第22篇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行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第23篇仗势欺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第24篇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传说篇第25篇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第26篇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灰尘归焉。

第27篇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流,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差别也。第28篇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发,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经典篇第29篇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雍也第六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30篇《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很是道。

名可名,很是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中段35篇言物篇第31篇杨柳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

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翔,散于各处。第32篇荷 池中种荷,夏日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第33篇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冬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第34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后代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第35篇大雨 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皆盈。未几,雨霁,夕阳返照墙隅,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勤勉篇第36篇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第37篇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人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叹息,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第38篇读 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念书,故终不如人。人不念书,则于禽兽何异? 第39篇少年中国说(节选)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已往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轻易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影象,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典故篇第40篇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来宾;振贫吊死,与黎民同其劳。第41篇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成语篇第42篇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愿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第43篇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第44篇滥竽凑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第45篇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第46篇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今世儒争异同,何以异是!第47篇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父老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父老,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传说篇第48篇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第49篇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第50篇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第51篇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於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经典篇 第52篇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曰:“敏而勤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53篇论语·述而第七 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子罕第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只覆一篑,进,吾往也。

”第54篇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第55篇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子员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医生之贤者,友其土之仁者。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论语·季子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第56篇《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行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散文篇第57篇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58篇《滕王阁序》(节选)王勃 时惟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物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情,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xū)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59篇《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⑵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⑶矣,余挐(ráo)⑷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⑸,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⑹,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⑺。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⑻,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⑼”拉余同饮。

余强(20)饮三明白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⑾及下船,舟子⑿喃喃⒀曰:“莫说相公⒁痴,更⒂有痴⒃似相公者!”第60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阵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崎岖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景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谋划,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高段篇成语寓言第61篇叶公好龙 叶令郎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灵魂,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第62篇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第63篇兔死狗烹 范蠡遗医生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磨难,不行与共乐。

子何不去?”第64篇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效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高段35篇第65篇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第66篇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行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行同世而立。第67篇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

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珍贵之品,稀有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

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此 如世间鄙俚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田地,反诋毁交加,冒充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第68篇鸦 狐 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未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第69篇豺烹羊 盘古初,鸟兽皆能言。

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说话,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汉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冒犯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冒犯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怙恃冒犯于我,亦汝之罪也。

”遂烹之。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此之谓也。

第70篇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智慧篇第71篇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掉臂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第72篇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第73篇孔明诫子 良人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平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第74篇弈秋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勤勉篇第75篇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以为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牵连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第76篇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勤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勤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勤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第77篇为 学(片段)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第78篇田忌赛马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宾待之。忌数与齐诸令郎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令郎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第79篇王冕治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经史诸子第80篇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欠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侪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门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怙恃,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侪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仪之,亦不行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羞耻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开云体育APP下载

可谓勤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第81篇《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行以久处约,不行以优点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谦逊为国乎,何有。

不能以谦逊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怙恃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子曰:“怙恃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子曰:“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侪数,斯疏矣。”第82篇《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老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老子》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83篇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开云体育APP下载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第84篇中 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第85篇《孟子》【公孙丑下 第一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第86篇 非 攻《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以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以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以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第87篇孙子·谋攻第三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行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军行第四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行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行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行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行为。

不行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第88篇《劝学》片段 荀子(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第89篇庖丁解牛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虽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犹豫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第90篇教学为先《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开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名家名篇 第91篇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92篇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仆从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93篇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寥寂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第94篇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距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第95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差别,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停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鹤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96篇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黄昏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第97篇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98篇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差别,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伤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痕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昔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第99篇出师表诸葛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今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浊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鄙俚,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第100篇前赤壁赋苏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彷徨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尤物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停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作甚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现在何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游览,抱明月而长终;知不行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稳定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散乱。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谢谢您的阅读版权声明:图文泉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见告。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关键词:小,古文,开云体育APP下载,诵读,100篇,言物,、,明理,大,智慧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APP下载-www.ssymcl.com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